格尔木包车@一片湖——托起盐化工业 助力循环经济
“我来察尔汗盐湖工作后**次发回照片,同学都说我太傻了。我问为什么,他们说全是雪啊,怎么还穿个短袖。我说那不是雪,那是盐!”
指着面前200平方公里的盐田,格尔木包车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朱红卫回忆起了往事。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片浪卷盐花、水天相接的景象跃然眼前。
格尔木被誉为“中国盐湖城”正因为这片湖——察尔汗盐湖。

国产现代化水采船在察尔汗盐湖上作业
察尔汗盐湖是柴达木盆地的心脏,格尔木包车面积58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香港面积。探明氯化钾资源储量5亿多吨,可供全世界60亿人食用1000年。如果架一座厚6米、宽12米的盐桥,这里的盐足可以从地球通到月球。除此之外,它还拥有丰富的钠、镁、硼、锂、溴等自然资源,氯化镁资源储量40多亿吨,氯化锂资源储量1000多万吨,整个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超过12万亿元,是发展我国盐化工业的战略宝地。
“察尔汗盐湖钾肥的生产名列全世界第四,仅次于以色列、约旦和白俄罗斯”,朱红卫难掩兴奋,“在钾盐行业,我们走在了世界前列!”在采访过程中,朱红卫不时蹦出一些专业术语。在网上查找他的名字,跳出来的也是《察尔汗盐湖氯化钾生产工艺比较》《兑卤法工艺生产氯化钾技术发展概况》等专业论文。
“1995年我来到这里时,格尔木包车我们的钾肥总产量还不到20万吨,那时80%的产能是采用‘正浮选’工艺,比较粗糙。”朱红卫拿“红豆里挑绿豆”的例子介绍说,采用‘反浮选’的工艺则能大幅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且易于控制。
“那时候实现‘反浮选’提取技术的新型药剂国内没有。在进行了马拉松式谈判仍然无果后,朱**视察时问有没有能力自己研发,我们**表示有信心。我学的是精细化工,正好有幸参与到研发过程中。格尔木包车那时候每天查论文做实验,即使下班了睡觉了脑子都在不停地转。”1998年,他们终于突破了“反浮选”生产工艺。“每年能省2000万元,以前20万吨都做不到,现在产量近600万吨,产能效率增长了30倍。国外同行都称赞!”朱红卫自豪地说。
对于即使丰富却总是有限的资源,如何进行可持续地发展是朱红卫这些盐湖人一直思考的问题。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们确定了‘以钾为主,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的方针,提出了建设‘生态镁锂家园’。”
黄河水电格尔木590MW光伏电站园区一瞥
可以说,盐湖化工实现梯级开发和综合利用,只是格尔木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2005年10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列入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验区。目前,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格尔木基本形成了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选冶三大支柱产业为龙头,以新材料、新能源、装配制造、宝玉石四大新兴产业为依托,以水电、水泥、矿泉水“三水”工业、特色旅游业及健康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和有机农牧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循环经济发展态势日渐强劲。
“格尔木地处柴达木盆地的‘盆底子’,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格尔木市委**王勇表示。
循环经济带动工业、轻工业、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正为格尔木实现新跨越提供不竭的动力。